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ESH2019丨北上海研究:不同肢体间收缩压差值联合的临床意义

作者:  于世凯  张毅  徐亚伟   日期:2019/7/4 11:14:22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第29届欧洲高血压学会科学年会(ESH)已于日前在意大利米兰成功举办。

  编者按:第29届欧洲高血压学会科学年会(ESH)已于日前在意大利米兰成功举办。会上,由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徐亚伟教授领衔、张毅教授指导的北上海社区研究课题组总共完成3项口头报告和6项壁报交流。本篇为于世凯博士完成的大会口头报告——不同肢体间收缩压差值联合的临床意义。
 
 
  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上肢间收缩压差值(Inter-arm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 IASBPD)和下肢间收缩压差值(Inter-leg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 ILSBPD)是由四肢血压衍生而来的三个指标。其中,ABI是目前指南推荐的筛检下肢动脉疾病的一线工具,被证明与亚临床器官损害和心血管风险显著相关。IASBPD和ILSBPD也在近年被证明与心、肾、大血管损害和心血管、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然而,这三个指标的联合是否能带来更多的参考价值尚不明确。因此,该研究基于北上海研究队列,旨在探讨不同肢体间收缩压差值的联合是否与心血管风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的增加相关。
 
 
  该研究纳入2621例上海北部市区居民(平均年龄70岁,男性占44.5%),并根据每位参与者含有的异常的肢体间收缩压差值(ABI≤0.9, IASBPD≥10 mm Hg, ILSBPD≥15 mm Hg)的数量将人群分为A、B、C三组。A组的上肢间、下肢间收缩压差值和踝臂指数都在正常范围内,占60.9%;B组人群的三个指标中仅有一个异常,占25.1%;C组人群具有至少两个异常指标,占14.0%。然后对三组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
 
  趋势检验显示A、B、C三组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器官损害的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进一步的组间比较显示,B组和C组人群的平均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血脂、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A组(全体P<0.05),B组和C组人群的左心室肥厚(32.8% vs.37.7% vs.28.5%)、动脉硬化(34.6% vs.45.2% vs.31.3%)、颈动脉斑块(66.0% vs.76.9% vs.59.7%)、肾损害(11.4% vs.16.8% vs.8.5%)等器官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全体P<0.05);C组人群的年龄和血脂水平及动脉硬化、颈动脉斑块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以靶器官损害为应变量并矫正相关混杂因素的逻辑回归分析显示,B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相较A组升高29%;C组的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相较A组分别升高35%和88%;C组的动脉硬化和颈动脉斑块相较B组分别升高36%和46%。以上分析在无冠心病和/或脑中风病史的亚组获得一致的结果。
 
  研究已表明不同肢体间收缩压差值的联合能提升对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的预测,但其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不同肢体间收缩压差值联合与升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器官损害水平显著相关,这或许是不同肢体间血压差值的联合提升对心血管风险预测的理论机制。另外,外周动脉疾病的ESC/ESVS指南指出应对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ABI的测量以筛查下肢动脉疾病,而ABI的获得需测量四肢血压,这从侧面反映出四肢血压测量在老年人群的应用价值(尽管指南并没有提及四肢血压的临床意义)。该研究证明衍生于四肢血压的肢体间收缩压差值的联合与老年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及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增加显著相关,这为四肢血压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了证据支持。
 
  该研究相关论文已于日前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并得到美国Oklahoma大学的Steven G Chrysant教授同刊评议,其对该研究高度评价,认为其证明了不同肢体间收缩压差值的联合相比单个肢体间收缩压差值而言是更好的评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对未来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原文及同行评议链接见: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jch.13588 及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ch.13590
 
 
 
  北上海研究简介
 
  北上海研究是一项由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徐亚伟教授领衔的心血管领域前瞻性人群研究,旨在建立符合我国居民特征的心血管风险评估体系。自2013年开始,在上海市卫计委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重大项目(2013ZYJB0902,150万)和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15GWZK1002,126万)的资助下,已初步建立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老年城市居民心血管病队列。研究严格按照国际顶级人群研究设计,研究伊始就在国际临床研究官方网站www.clinicaltrial.gov上进行了注册(NCT02368938),随后研究方案在BMJ: Open上进行了公开发表。经过5年的时间,北上海课题组已建立3363例城市老年居民的全心血管表型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并完成了入选者的2年随访。课题组从2016年开始先后完成了25篇SCI论文的发表,共完成了28个各类国际大会的英文大会发言和32次壁报交流(意大利米兰,德国慕尼黑,法国巴黎,西班牙巴塞罗那,韩国首尔等)。在此工作基础上,同济大学医学院成立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研究所,徐亚伟教授出任研究所所长。该项目先后获得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同时以此项目作为前期研究基础,2017年获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资助。
 
  上海,作为中国未来社会城镇化和老龄化的方向,可能是未来中国社会城市居民的最佳研究人群。我们在上海城市老年居民中的研究结果,可以提前10-20年建立对未来中国社会有效的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和有建设性的干预主张。北上海研究将持续的在该领域深耕细作,同时在可穿戴设备和人工智能领域结合高新技术,为我国未来的心血管慢性病的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北上海研究课题组合照)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任琳琳



北上海研究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