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各个阶段,而心率控制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如何有效抑制交感活性,开启血压心率双管理?2019年5月11日,于成都召开的“第九届中国β受体阻滞剂高峰论坛”(CBBS)上,国内心血管领域专家齐聚一堂,聚焦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CVD)中的应用。在专家访谈环节,领域内重要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对心率控制、高血压指南更新和β受体阻滞剂的优化应用等与临床实践紧密相关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孙宁玲教授、张宇清教授
如何识别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心率增快是一个重要指标
孙宁玲教授:当排除甲亢、贫血等致心动过速疾病后,如患者仍表现为持续心率增快,则可能存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心率快指静息心率>80次/分,24小时动态心率>75次/分。研究显示,静息心率>80次/分时,患者预后不佳。此外,冷水加压试验、握力试验及心算试验也可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对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者,应考虑给予β受体阻滞剂,因其是降低交感活性增高最重要的一类药物。
当然,心率快慢仅是一个表象,临床需谨慎分析和综合考虑。当冠心病、心衰患者心率增快时应及时干预和管理。此时,β受体阻滞剂为必选用药。另外,剧烈运动也可造成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对有CVD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这也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因此,需重视血压增高与心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双重管理。今年发表的《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共识》推荐将静息心率>80次/分作为我国高血压患者心率干预的切点,如无β受体阻滞剂使用禁忌,建议对此类患者处方β受体阻滞剂。
合并COPD的治疗,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有一席之地
孙宁玲教授:既往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CVD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存在顾虑,临床医生处方时也一直较为慎重。COPD患者存在氧合异常及呼吸道感染,而β受体阻滞剂可增加气道阻力,引起支气管痉挛,故而一直被认为不宜用于此类患者。近期,一些大型研究数据支持COPD患者可考虑使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当患者不存在气道痉挛,且COPD症状不严重时,其心率增快可能由缺氧所致,此时可在补氧过程中加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且有安全性研究数据予以证实。
顺应指南变迁,优化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
张宇清教授:新版中国和欧洲高血压指南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两版指南均维持了140/90 mm Hg的高血压定义切点;其次,推荐重视诊室外血压测量;第三,中国指南在风险分层方面做了改进,将血压130/85 mm Hg的正常高值人群纳入风险评估。在血压控制目标方面,国内外指南均强调更严格血压控制。最重要的是,几部指南均强调联合治疗或初始联合治疗,倡导血压管理应更加积极。
孙宁玲教授:通过梳理指南内容,β受体阻滞剂的优势人群更为明确:冠心病和心衰患者必须使用。此外,快速房颤及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围手术前一直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手术前不能停用。夹层动脉瘤患者为防止动脉瘤破裂应迅速给予β受体阻滞剂抑制心率。高血压患者如心率持续>80次/分,若无禁忌证,有交感激活的患者可考虑应用。需注意的是,因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存在撤药综合征,冠心病或心衰患者一旦使用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引起病情加重。除非有必须停药的理由,临床医生应先给予持续用药,再考虑如何选择联合用药。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共识》还对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及其合并症中的应用进行了推荐。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是治疗的首要目标。然而,单药治疗的降压效果往往有限。就血压达标而言,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B+C)是非常好的联合治疗方案,可同时控制心率和血压,还可治疗冠心病,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另外,从安全性角度,B+C也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案。
小结
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降低血压,控制心率,可为患者提供更优的心脏保护。本次论坛通过梳理专家观点,关注患者血压和心率双管理,让我们认识到合理选择和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解决临床CVD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