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循环》:2007年最新流调结果表明,餐后高血糖占我国所有糖代谢异常类型的88%。请问您如何看待餐后血糖管理的重要性?
麦炜颐教授:在一天24小时中,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餐后状态,而空腹状态的时间很少,从这个意义上说餐后血糖引起的的高糖毒性更加重要。而且,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餐后血糖管理都很重要。
《国际循环》:ACE研究旨在验证采用阿卡波糖干预餐后血糖能否减少心血管事件,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具有哪些理论依据?
麦炜颐教授:STOP-NIDDM研究、MeRIA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阿卡波糖干预餐后血糖使糖耐量受损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包括心肌梗死风险)显著下降,这是ACE研究的理论基础。但是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针对中国人群的、以心血管事件作为主要终点的研究数据,因此ACE研究的设计有其独特性。
ACE研究采用阿卡波糖作为干预药物,鉴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而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为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因此推测阿卡波糖可以使中国人群获益更多。
对于阿卡波糖使心血管获益的可能机制,我认为这归结于阿卡波糖主要通过减轻餐后高糖毒性,进而进一步减少氧化应激,减少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改善血凝状态等。其中减少血糖波动是主要途径。
《国际循环》:您在会议中的辩题是“控制血糖使心血管获益:应更关注HbA1c还是餐后血糖?”鉴于HbA1c相同的个体其血糖波动差异较大,请问在现有循证证据的基础上,临床医生应如何管理血糖?
麦炜颐教授:HbA1c相同的个体其血糖波动差异可能较大,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很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因此仅关注HbA1c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同时关注降糖治疗的质量及过程。我认为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都必须监控,从而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此外,还要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以及伴发病的情况,如果患者年龄较大,肾功能不全,既往有心梗、脑梗病史,则降糖治疗最主要的目的是避免发生因急性糖代谢紊乱导致的急性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这类患者,如果仅关注降糖目标,而忽视降糖过程,就很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这对于患者很可能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