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血糖干预能否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这一直是糖尿病领域和心血管领域孜孜以求的问题,已经启动的ACE研究或许能为此提供有力的循证证据。作为国内高端医学联盟,“ACE常青藤联盟”为关注血糖管理策略的心血管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第二届ACE常青藤论坛于2009年5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与会者围绕心血管疾病管理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血糖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心血管疾病多因素综合防治的挑战
吴永健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医院
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瓶颈——血糖管理
在新药物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不降反升,这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吸烟等因素固然有关,更重要的是,不尽人意的血糖管理现状明显制约了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
欧洲心脏调查入选25个国家110个中心的4961例冠心病患者,结果显示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发生率高达71%,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生率。之后进行的中国心脏调查同样验证了“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这一概念:在国内7个城市52所医院的3513例冠心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达80%。
在临床工作中,心内科医生往往只关注空腹血糖,这样做并不利于对糖代谢异常的早期筛查。欧洲心脏调查显示,如果不进行OGTT,将有2/3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被漏诊。在中国心脏调查中,OGTT的必要性更加突出:如果不进行OGTT,将有81%的糖尿病患者和87%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被漏诊,这意味着,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可以发现9.9%的糖代谢异常患者,事实上这一比例为64.2%。
国际多中心干预性研究NAVIGATOR研究(n=43 509)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关注血糖管理,心血管科医生责无旁贷——从高危人群,到仅合并危险因素者;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到接受冠脉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在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比例均高达2/3(图1)。
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因素——血糖管理
著名的Franmingham研究显示,个体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其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就越高。而且,与高血压、血脂失调等其他危险因素相比,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作用更为显著(图2)。
GAMI研究结果表明,从CCU出院的冠心病患者如糖代谢正常,则50个月后的生存率接近90%,而糖代谢异常者的生存率仅为75%。欧洲心脏调查随访400天结果显示,已知糖尿病组的患者存活率(91%)<新诊断糖尿病组(95%)<糖代谢正常组(98%)。因此,糖代谢异常是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血糖管理有必要作为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针对欧洲人群的DECODE研究(n=28 549)显示,餐后2小时血糖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呈正相关,1年后,在亚洲人群中开展的DECODA研究(n=6817)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空腹血糖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依赖于餐后血糖。
血糖管理使心血管收益的新证据
为了探讨长期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效应,Stettler 等2006年发表于《Am Heart J》的荟萃分析纳入8项包括1800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研究,以及6项包括44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研究。结果显示,任何大血管事件的总风险比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分别为0.38(95%CI:0.26~0.56)和0.81(0.73~0.91),提示血糖干预能够降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事件发生率。
上世纪DCCT、UKPDS研究已经证明,血糖控制可以使微血管获益。对于血糖控制能否使大血管获益,在经过一系列循证探索后,UKPDS 30年随访研究终于为我们带来佳音:强化血糖控制使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减少9%(P=0.04),使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减少15%(P=0.014),使全因死亡率减少13%(P=0.007),揭示出早期、合理的血糖干预对于减少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作用。